尊敬的老師,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上午好。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:關于讀書。
提到讀書,大家立刻能想到古代很多刻苦讀書的感人故事,比如鑿壁偷光的匡衡,囊螢映雪的車胤,懸梁刺股的孫敬和蘇秦等等。他們為書而生,為書而死,為書為樂,為書而苦。
然而,隨著社會的發展,時值當下的我們,有太多的時間被抖音占據,為淘寶吸引,與游戲共舞,和連續劇周旋。與手機成伴侶,和書籍成為了陌路人。大家想想,有多久我們沒有靜下心來,捧著書籍耐心地細品?
有言道:“鳥欲高飛先振翅,人求上進多讀書”。莎士比亞也說:生活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沒有陽光;智慧里沒有書籍,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。書籍是溝通交流的良師益友,是智慧源泉的長清之水,是點燃知識火把的那盒火柴,是走出困境的那盞明燈。大家也許不知道,我們學校的圖書館,館藏書籍總量近16萬冊,每個組團一樓的閱覽室書籍約8000冊,師生共享書籍兩萬余冊,報刊三百種左右。而這些書籍,這些精神財富,我們卻沒有好好去挖掘。
1972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了“走向閱讀社會”的號召,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,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。1995年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4月23日為“世界讀書日”,今天我帶著大家一起來重溫世界讀書日的主旨宣言: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,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,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,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,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,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、文化、科學、思想大師們。
也許我們不能在現實生活中結實世界上所有的偉人、大師,但通過讀書就有可能。歌德說:“讀一本書,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”。你不可能回到過去,也不可能提前進入將來,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過去和未來。有人說,不讀書的人,生活在現在,而讀書人同時生活在三個時代——過去,現在和未來。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,但書籍可以把你帶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。
弗蘭西斯 培根在《培根隨筆》中曾提到:讀史使人明智,讀詩使人靈秀,數學使人周密,科學使人深刻,倫理學使人莊重,邏輯修辭使人善辯:凡有所學,皆成性格。讀書,可以讓我們多一份理性。讀書可以浸潤心靈,朝賞千篇,暮讀萬卷,古今中外盡在心間。
我們倡導讀書,是因為讀書是一種享受,也是一種樂趣。
我們倡導讀書,是因為開卷有益,學無止境。
我們只有孜孜不倦、手不釋卷,才能在不斷吸納精神營養中更新知識,與時俱進。
老師們、同學們,讓我們捧起書本,與書為友,用我們朗朗的讀書聲裝點我們美麗的校園,讓讀書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習慣。希望往后的歲月,書香可以相伴每一天!我的發言完了,謝謝大家。
德育處副主任南黎黎